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摄影报道什么是开放科学?它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联系和意义?开放科学未来的发展走势是什么?近年来,学术界所提到的开放科学是近些年兴起的概念,因为开放本就是科学的天然属性之一从“有围墙”的严肃科学,到如今得益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全民科学”,开放科学的各类理念正在国内快速铺开。
11月28日上午,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开放科学与开源创新发展分论坛在四川天府新区举行分论坛聚焦于我国开放科学发展路线与政策体系研究、量子科技开放创新与未来产业、开放科学背景下的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实践等议题,旨在共同探讨开放科学与开源创新在不同领域的实践经验及应用机遇,促进全社会对开放科学的共同认识,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完善、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什么是开放科学? 从“有围墙”的严肃科学到“全民科学”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审议通过《开放科学建议书》。如今,开放科学已经迈入全球共识的新阶段。

曲建升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导曲建升谈到:“开放科学是近些年兴起的概念,开放性本就是科学的天然属性之一最早谈论科学时,更多的是兴趣驱动的研究,发展到‘有围墙’的严肃科学,如今迈向得益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全民科学’,开放科学的各类理念正在国内快速铺开。
”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实现开放科学赋能高质量发展”,曲建升说,发展和科技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技对发展有支撑的作用在今天,发展科技的意义不仅在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还要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探索更环保、更利于下一代的发展模式。

杜江峰作主旨报告科技成果如何转化成为产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杜江峰院士在他作的《量子科技开放创新与未来产业》主旨报告中,从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和相关科学仪器产业三部分介绍了量子科技开放创新与未来产业,提出了实现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落地+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
开放科学意义何在? 从“存活需要”到“自驱需要”

杨卫作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在论坛现场作主旨报告,从研究框架、研究命题、理论模型和路线图规划、开放科学成熟度指标体系、发展政策比较五个方面系统性地论述了我国开放科学路线图以及配套的政策体系,为开放获取数据服务资助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和建议。
杨卫提出了关于“what”的命题:开放科学路线图的里程碑设置,即相对应的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共分为5个层次,阐述了发展开放科学的意义第一层为“存活需要”,以确保我国得以立足于国际开放科学的大环境第二层为“安全需要”,在国际大环境下,我国科学家能得到稳定、安全、有秩序、不间断的数据获取和数据服务保护。
第三层为“社会需要”,我国科学家得以有效地融入国际开放科学的大环境,成为在国际开放科学社会中受到尊重的一支力量第四层为“尊重需要”,在国际大环境下建立我国的尊严、成就、掌控、独立、地位与威望第五层为“自驱需要”,中国得以自行驱动发展,成为全球知识共同体的领航人之一。
杨卫指出,目前我国在发展开放科学上有“尚无成熟度的指标体系”等缺点,并针对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如何发展开放科学? 繁荣基础拓展空间共建平台开放科学要得到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提出了三方面的发展路径。
要繁荣基础科学,强化原创导向,营造宽松环境,鼓励自由探索,孕育新领域新赛道,弘扬科学家精神,厚植创新沃土,催生更多变革性研究、颠覆性创新、标志性成果要拓展开放空间,打造开放科学合作联盟,签署开放数据交换协议,打造全球化开放大数据平台,最大限度地提升科学出版物、科学数据、开源软件及源代码等科研成果的开放度和可见度,提升科研成果价值。
要共建开放平台,健全更具枢纽功能的科技社会组织,推动多元协同,对外积极拓展开放科学合作渠道,培育“开放科学交流”学术会议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科学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我们要大力推动科研全流程开放,加强开放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分析科研全流程的开放路径,不断发挥利益攸关方作用。
“既需要制定可行的开放科学战略规划,也需要向全社会开展有关开放科学的科普教育,还需要加强开放获取和开源软件推广要鼓励更多类似‘科创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的开放科学与开源创新柔性组织,激活开放科学生态”【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